欢迎访问我院官网!
2022世界杯压球,搜狗体育 学校图书馆 教务信息系统 Pro/E天空
产业学院

智能车辆(制造) 与新能源汽车

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学院 > 智能...

学院简介


柳州是广西工业中心,西南工业重镇,拥有上汽、一汽、东风、重汽四大汽车整车生产基地,是中国五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产量的1/7。汽车作为广西支柱产业,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2022世界杯压球,搜狗体育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大学,肩负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2022世界杯压球,搜狗体育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是学校重点打造的具有鲜明行业背景的学院,近年来,随着虚拟现实、虚拟仿真、智能网联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汽车设计研发、智能驾驶、智慧交通等的加速融合,学院主动融入柳州市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和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

2019年,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联合贵州威爱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柳州福臻车体实业有限公司、佛吉亚(柳州)排气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耐世特汽车系统(柳州)有限公司企业共建智能车辆(制造)与新能源汽车现代产业学院,创新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培养符合汽车新技术领域需求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并于2021年12月入选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

1.学院建设目标和定位

针对广西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对虚拟现实、虚拟仿真、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技术的迫切需求,破解制约广西汽车行业信息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突破传统以教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以实现“专业与产业呼应,教学与生产融合,实践与就业贯通”为指导,以培养“行业的骨干,创新的纽带”为目标,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开放式办学,构建协同型聚集模式和“政产学研用”多元协同的人才培养机制,打造有利于学校与企业产出高水平的创新科研成果,有利于提高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育人平台,培养适应和引领汽车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

以汽车新技术领域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无缝对接为导向,以推进生产性知识和学科性知识融合为目的,强调专业课程与行业发展相吻合、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适应、实习实践与职业发展相贯通,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培养能够适应并引领汽车新技术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学院采用“2.5+1.0+0.5”及4年全程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2.5年在校的专业理论学习+1.0年的企业实践锻炼+0.5年毕业设计(论文)撰写,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师资队伍打造、实践课程教学以及毕业设计(论文)指导。

3.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近年来,威爱科技、机械汽车学院在共享科学教学平台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拓展与汽车企业的合作,共建了多个人才培养基地或实验室:

(1)广科大—东风柳汽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围绕新能源、无人驾驶、VR与AI等领域,每年接收30多名研究生到企业开展为期一年的学习与科研,学生直接参与企业产品设计、研发、测试、调校,校企共享仪器设备与实验室。

(2)广科大—上汽通用五菱创新研究中心

围绕汽车“新四化”方向,共建汽车创新研究中心,每年接收80-100名学生到企业实践锻炼,以培养能够适应并引领汽车“新四化”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3)广科大—佛吉亚(柳州)联合实验室

围绕汽车振动与噪声的分析、测试、调校等方向,共建汽车NVH分析与测试实验室,已吸纳4名教师30余名学生参与企业产品研发与实验测试项目。

4.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近年来,学院不断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双方共享国内外优秀人才,共建科研团队,共同培养高水平工程技术人员和“双师型”教师,实现了校企双方人员的双向交流。学院聘请企业中高层领导、技术骨干、高级工程师30余人,担任机械工程、车辆工程专业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兼职教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参与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联合开展科技攻关,申报科技奖励,同时,学院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

近年来,学院年均新增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人,全职引进企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3人,柔性引进国家级特聘专家1人,新增广西八桂青年学者2人,到企业挂职锻炼或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教师13人,针对工程(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培养,选聘企业导师10余人。

截止2021年12月,学院拥有专任教师50余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超过50%,45岁以下教师占比76%。新增正高级职称3人,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省级重大(重点)科研专项5项,人才专项4项,师均年科研经费为18万元/人·年。逐步形成了一支理论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足的教师队伍。

5.产学研服务平台建设情况

产业学院依托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建设,办学资源完全共享,现拥有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广西重点实验室、广西工程研究中心、广西协同创新中心、龙城实验室、广西技术创新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6个以及针对智能车辆与智慧交通的省级科普基地1个。拥有实验场地近20000平方米,仪器设备原值9000多万元。与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等共建了人才培养基地20个。

“十四五”期间,智能车辆(制造)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将紧紧围绕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和学校“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建设国内先进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更新于2022年3月)